本報訊 春雨連綿,空氣中漂蕩著揮之不去的纏綿濕意,人體此時也容易出現各種不適“濕症”。
  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包燁華說,在腹、腿、腳處取穴,用傳統的艾灸療法施灸,對祛除體內濕氣效果顯著,不妨一試。
  腹:灸命門穴調氣血
  女性手腳冰涼,老年人關節怕冷,男性尿頻尿急等都屬於中醫里所說的“命門火衰”之相,用艾條灸此穴位,可緩解類似的陽虛癥狀。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,取穴時採用俯卧的姿勢,可以在命門穴上下移動艾灸條,循序漸進地施灸,熱度以自己適應為度,每次施灸時間在5~10分鐘即可。
  腿:灸豐隆穴祛痰濕
  豐隆穴是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的治痰要穴,在此穴位施灸可消除脾胃裡面的水濕濁氣,使氣血暢行,痰濕自化,恢復脾胃的運化功能。該穴位在人體的小腿前外側,外踝尖上八寸,條口穴外,距脛骨前緣二橫指(中指)。取穴位後灸15分鐘。
  腳:灸解溪穴除水腫
  解溪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,屬於足陽明胃經穴,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,用艾灸在此穴施灸對解除下肢的水腫,以及因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均有良好的效果。取該穴時患者應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,每日一次,每次灸15分鐘,至癥狀消失可止。
  市場上的艾條品種多樣,應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艾條呢?包燁華說,採用一看、二聞、三捏的方法。
  看:純度高的艾條顏色為黃色或金黃色,燃燒後煙為白色,而純度低的艾條顏色是土黃,甚至有點發黑,艾煙為青色。純度越高,火力越溫和,所以選擇純度較高的艾條為益。
  聞:好的艾條燃燒時有清香味,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有點刺鼻。
  捏:好的艾條手感細膩、柔軟,用手輕捏一下,便有輕微油脂留在手指上,品質越低油脂越大。
  本報通訊員 徐尤佳 本報記者 楊茜
  (原標題:艾條灸穴位,除去春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g62rgvz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